火狐体育在线网址

搭建代表联系平台创新代表工作方式

发布时间: 2024-06-13 11:36:31 发布于: 火狐体育在线网址

  六月的呼伦贝尔,正是水草丰美、风光旖旎、生机盎然的季节。6月28日至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现场会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第五期履职学习班在此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表了讲话。

  何晔晖副秘书长此行深入街道、深入蒙古包、深入群众,与自治区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进行交流,当地考验查证“人大代表之家”,听取相关的单位汇报,并对内蒙古各地区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开创人大代表工作新局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她说,“代表之家的建立,解决了我们多年来代表工作不接地气的问题;代表之家的建立,解决了联系群众,缺乏载体和平台及活动场所的问题;代表之家的建立,解决了人大代表工作缺乏有效载体、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单一等诸多明显问题,取得了实效;代表之家的建立,解决了代表如何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如何发挥代表作用方面,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希望这项工作能够长久的坚持到底,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从全国情况看,“人大代表之家”并不是新鲜事物,有关探索和实践由来已久。但对内蒙古自治区来讲,“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异军突起,硕果累累,初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基本情况是:

  全区各地市依据自己实际制定了建设“人大代表之家”的标准。如呼伦贝尔市制定“七有”标准,即有场所、有标志、有设施、有制度、有资料、有公示、有记录。牙克石市提出五个建设标准:一是设施齐全。要求有场地、有座椅、有必要器材、有书籍刊物和相应的资料柜、标牌。二是计划定制实用。每个“家”都要有活动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开展。三是制度配套。建立健全代表职责、联系选民、述职工作、调研视察、学习培训、接待选民制度等。四是履职有承诺。要求每个“代表之家”都要有代表亲自撰写的履职承诺。五是资料齐全,要求建立“六簿一记”。“六簿”指代表活动、来信来访、学习活动考勤、接待选民、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述职登记簿;“一记”指代表活动记录。

  何晔晖副秘书长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现场会新巴尔虎右旗分会场

  全区充分的利用“人大代表之家”这个阵地,采取专题培训、交流履职经验、远程教育等形式,构建多层次的学习平台,实施“点菜式”服务,按照“菜单”由代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陈巴尔虎旗针对闭会期间存在“提建议少、参加活动少、以代表身份发言少、联系选民少”的“四少”现象,采取集中、分组等方式,通过领导讲、专家点、相互谈、个人提等办法来进行学习培训,慢慢地加强代表履职责任,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人大代表之家”这一载体,为代表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为代表知情知政、收集民意畅通了渠道。如扎兰屯市人大代表陈平,近两年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收集民意、汇集民智、反应民情,提出意见建议120余件,基本都得到妥善解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创建了“猎乡人大代表之家”,通过征求选民意见,收集归纳出涉及敖乡发展和猎民生活的8大类22个问题,提交根河市人大常委会,引起了根河市委政府重视。2013年根河市出台特殊政策,向猎民子女倾斜,解决了敖乡猎民子女考公务员难题,27户猎民享受了棚改政策,年内入住了新房。

  代表履职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运用“人大代表之家”这样的平台,自治区不少地方建立起“选民评代表、代表评工作”的“双评”机制。2014年3月,鄂尔古拉市拉布大林地区召开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大会,代表们依次向选民汇报履行职责情况,选区50多名选民代表对述职代表进行了评议。扎兰屯市组织代表开展代表评议站所工作。几年来,先后对35个站所开展了18次评议工作,通过评议,百姓难题得到解决,站所工作获得肯定,受到表彰。代表纷纷认为,通过评议,评出了动力,评出了干劲,也评出了实绩。

  第五,守望相助,建设草原特色之家 2014年初,习在视察内蒙古时,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好祖国边疆,守住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拥有千里边防线的呼伦贝尔市针对牧民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的特点,在全国首创“草原人大代表之家”,把“家”安在草原深处,建在边防线上,践行和丰富了“守望相助”的内涵。呼伦贝尔市人大代表温都日玛以“草原人大代表之家”为纽带,把边防派出所、边防部队的联系方式,以及交通、医疗、火警和110报警急救电话挂在蒙古包的醒目位置,方便联系。边防部队也利用她家向牧民宣传边防政策,提高牧民戍边意识。如今,温都日玛的家不单纯是代表之家,它已成为北疆边防的“蒙古包哨所”和“红色堡垒户”。 “草原人大代表之家”解决了“牧区居民居住分散,代表活动开展难”的问题,成为流动的反应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何晔晖副秘书长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像内蒙古这样的草原地区,创新代表联系群众平台、方式的新举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

  2013年,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两代表之家”共建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党委带头,各司其职,一同推动,使党委与人大找到了一个一同推动基层工作的合作平台。如鄂温克族自治旗格外的重视共建工作,投入30万元创建了12个“两代表之家”,并根据镇区、牧区特点,探索开展不同特色的活动。

  毋庸讳言,在取得实实在在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在内蒙古仍在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覆盖面不均衡。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13年,全区旗县(市区)在街道社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建立“人大代表之家”或“代表活动室”的不足二分之一。大部分旗县(市区)仍属空白。二是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相比建设的好的地区,有些地区投入不足,没固定的办公场所,缺少必要的办公设施,缺乏固定的工作人员,有的则是制度建设滞后,工作流程不够规范。三是作用发挥程度不一。有些地区虽然搭起了架子,挂上了牌子,制定了制度,但有计划、有内容、有声有色的代表活动开展得比较少,个别代表之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代表参加活动积极性,也不利于代表作用充分的发挥。今后应在建好“家”、管好“家”、用好“家”上下功夫,使各级人大代表真正学习在“家”、知情在“家”、议政在“家”、服务在“家”;让老百姓有事找“家”、化解矛盾在“家”、处理问题靠“家”、有心里话在“家”说,实现有效互动。通过这一个平台,充分发挥代表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站点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后,分别到湖南、上海、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调研。结合这几次调研成果及内蒙古之行,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正如委员长所指出的,代表工作是近年来人大工作的一个“亮点”。代表联系群众作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则是亮点中的亮点。这首先表现为代表联系群众更具直接性、广泛性、经常性、多样性,工作氛围日益活跃、内容更为丰富、效果愈益明显,影响也慢慢变得大。其次是各地对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办法来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如安排代表固定联系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设立代表接待选民日等,让代表能够联系选民、选民能找到代表。第三是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如,探索代表通过电子邮箱、微信等与群众进行联系,听取群众意见。第四是初步建立了代表反应群众意见的处理反馈机制。最后是为代表提供专门服务保障的工作机构做出了大量努力,为代表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代表工作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而进行改革和创新,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动代表工作与时俱进。在开拓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创新代表联系群众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各地方普遍推动设立代表活动的固定场所,有的叫“代表活动站”,有的叫“代表活动室”,也有的叫“代表活动之家”,名称各异,但实质内容和基本目标一致。对于设施建设,各地依据自己情况,提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标准,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七有”标准;呼伦贝尔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则根据“敖鲁古雅风情、使鹿文化特色”,创建“猎乡人大代表之家”;在草原深处,根据习提出的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好祖国边疆的精神,呼伦贝尔市还首创“草原代表之家”,以搬迁简便、移动自如的特点方便代表与牧民联系。

  鉴于现阶段我国各地方差异巨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平衡,制定同一、具体的代表之家建设标准尚有难度,但还是应当提出建设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由各地依据自己实际建设实施,同时鼓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此外,建议研究代表之家或代表活动室的全国统一标志,标志应当醒目、特征显著、具有亲和力。

  为方便代表联系群众,也为方便代表活动、节约世界资源,各级人大代表常常在同一场所办公。好处是节约了办公资源,便于各级人大代表交流、协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反映问题。但各级人大代履行职责的详细的细节内容毕竟不一样,办公地点过于集中,反而容易互相影响。因此,应当合理区别不同层级代表的工作范围,从制度上保障各级代表的分工协作,做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司其职,和而不同。

  第三,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与经常化相结合我国的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这有利于代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但由于现行法律对代表联系群众仅作了原则性规定,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联系群众缺乏具体可操作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因此导致有的代表联系群众不主动、对群众需求不了解、所提议案建议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进一步细化,从联系的深度与广度、内容与效果等作出量化规定,增强代表依法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自觉性。各地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有的地方规定,代表要采取走访选民、召开选民座谈会、设立“代表热线”、建立代表联系户、定期向选民述职、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联系选民。要求每个代表每年集中一次视察或参加一次专项调研活动,每年至少到选区走访选民一次或参加一次年度向选区的选民述职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项工作评议。代表可以在此基础上依据自己实际,进一步将工作日常化、经常化。

  代表通过种种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接触基层,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汇集民智,不仅使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及时的表达,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广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的人大代表更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收集群众意见,推进解决实际困难,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代表在听取群众意见过程中要重视普法宣传。这就要求代表首先要强化自身法治修养,提高法治意识;其次,要做到用法律和法规对群众所提意见做多元化的分析,以法律思维处理问题;第三,对群众普遍关心、社会集中关注的法律和法规,应主动解说、深入宣传,促进法律知识普及。

  第五,群众意见反映与反馈处理意见相结合如果说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的话,对群众意见的办理及反馈则存在薄弱环节。各有关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研处力度,着重就群众意见处理及反馈机制加强建设,切实解决代表收集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增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实效。第六,代表联系群众的经验交流与加强指导相结合尽管不少地方在本地区进行了诸多代表联系群众的经验交流活动,但由于各级人大间、各地人大间没有领导和隶属关系,一些好的做法、探索和实践往往很难跨地区进行交流。因此,建议在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举行全国性或者跨区域的交流活动。同时,进一步发挥《联络动态》等刊物“报告工作、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指导业务”的作用,吸纳提炼各地经验、做法,适时推动出台指导性意见,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逐渐完备。